的
2009年出口许可证管理货物目录中,金属及制品项下不再包含钢铁产品。这是政府继取消
钢材出口关税之后,为促进
钢材整体出口增长所推出的又一举措。
不过,受访的几位贸易商对于这一促进政策的实质性影响并没有太大期待,“一方面也许简化了出口程序,另一方面主要是放宽了钢材上游产品的出口。”他们还是觉得国际市场的供需基本面仍不乐观。
按照分析统计,在中国钢材主要出口目的国家中,韩国需求预计下降9.5%,美国下降11%,日本2009年一季度钢铁需求同比降低31.6%,为39年来的最低点。
其实不少外贸商都将中国政府扩大内需的方案视为目前应付经济危机的最佳策略,“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及世界第二大市场,国内消费需求可能会降低,但就钢材而言,有国家建设的政策支持,需求降低的幅度应该不大。”据上述外贸商透露,不少同行确实还有转做内贸的想法,只是转型不易,“客户渠道完全不一样,是另一种语言体系”。
而王庆国等人更愿意自己谋出路。“以前出口都找库存商,现在我们自己来找钢材的直接用户,欧洲很少,那么我们就在美国、南美等地找”。与此同时,自2001年以来在上海专事钢材出口业务的烨贸国际,现在也开始开拓铜、铝等有色金属业务,“以摊低风险”。
前景也并非一片暗淡。“钢材外贸是一个大烧饼,于小公司而言,也许捡点芝麻吃也能饱。”王庆国说,他刚招聘了一些年轻业务人员,“趁着寒冬赶紧培养锻炼人。”
(steelcn.com钢铁e室工作站编辑,转载请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