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钢材网,国内网上钢材现货市场 聊城分站 其它地区

您现在的位置: 中钢网 >> 聊城分站 >> 本地资讯 >> 11月26日钢市早报——继续走低

11月26日钢市早报——继续走低

来源:中国钢材网 编辑: 2009年11月26日 14:17:15 打印
李伟告诉记者:“4月份以来,我们一直跟钢协保持联系,参与前期抗辩工作、配合提供数据之外,还参加了山东省商务厅组织的反倾销情况介绍和培训。”

  据其介绍,在2008年公司出口共计20万吨的油井管中,销往美国的产品占全公司50%-60%的份额。尽量争取不放弃美国市场,在情理之中。

  未完的战役

  反补贴税率被敲定后,并不意味着这场斗争的完结。

  美国商务部(DOC)已将此案提交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ITC)。本报记者从相关律师处了解到,ITC将在12月1日举行听证会,讨论中国输美油井管有无对美国行业造成损害,并且将在12月30日就此进行投票表决。

  届时,衡阳钢管等企业代表都将出席听证会。中钢协也已经委托相关律所在11月23日向ITC递交了法律抗辩意见书。但是,对于ITC能否最终作出无害裁定,中方却并没有太大把握。

  据记者了解,在ITC此前举行的初裁听证会上,ITC对于中国输美油井管产品是否损害或威胁损害的调查逻辑主要由三点构成:第一,进口大量增长;第二,产业受损;第三,受损原因由进口中国产品造成。

  因此,中方在抗辩时把主要的抗辩点落在因果关系上。即:美国OCTG产业,确实出现销量下降、开工率不足等迹象,但就因果关系而言,这是美国金融危机下对于油井管的需求量也减少之故,与中国出口产品之间并不存在因果关系。

  但ITC最终还是放行美国商务部对中国输美油井管展开调查。

  李伟对此有着非常强烈的感受。

  “2008年上半年,原油价格疯长,钻井公司都有开拓业务的预期或行动。这造就了市场需求,甚至出现美国油井管经销商四处寻找货源的状况。正好中国管材的产能赶上出口量快速增长的时期,前期可谓一拍即合。”他说,但从订货、出货至到货,通常需要3个月的时间,在出口达峰值时,次贷危机对全球的影响也迅速蔓延。在订单积压时间过长后,不排除企业为了回笼资金而低价抛售。

  但李伟认为,这并不能将美国产业受到的冲击,全部归咎于中国产品。

  上述律师告诉记者:“ITC初裁的使用标准是,是否有可能(likely)造成行业损害;终裁则需要是否有证据表明行业受到损害。”

  11月6日,ITC就初裁认定了“中国产紧固件没有对美国产业造成实质损害或实质损害威胁”,并终止了对华紧固件“反倾销反补贴”合并调查。

  显然,中国钢铁业还有争取的时间和机会。

  贸易摩擦“心结”

  钢绞线、钢格栅板、油井管、无缝钢管……在中美之间所有遭遇双反的产品中,钢铁业是“重灾区”。

  11月25日,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解决投资争端国际中心(ICSID)仲裁员、中国国际经济贸易仲裁委员会仲裁员陈治东这样表示:“其实很多来自美国的贸易摩擦,在国际贸易当中往往都是国内政治经济的延伸,我们不能离开美国国内政治来谈经济。”

  以此次油井管双反案为例,当时提起对华产品诉讼的,包括匹兹堡美国钢铁公司、Maverick管材公司在内的7家石油管材生产商,以及美国钢铁工人联合会(USW)。其诉讼意见为:中国钢铁制造商享受大量政府补贴,出口美国的倾销率在40%至90%之间,威胁美国约6000名OCTG工人的就业岗位。

  “目前,美国的失业率超过10%,这对任何一个总统来说,怎么减少外国产品的进口,增加美国的出口,这就是最重要国内政治之一。从法律的角度而言,我认为很容易理解中美之间那么多贸易摩擦。”陈治东说。

  有趣的是,记者了解到,中国钢铁业其实也曾准备好了一张“政治牌”——11月13日,由中钢协和商务部牵头开了一次会议,天津钢管、衡阳钢管、宝钢、江苏常宝等涉案企业代表提出一项解决方案,商议通过就出口数量等方面的协商,能与美方达成“终止协议”。

  这个类似“庭外和解”的主意,原计划趁着奥巴马访华之前提出。但,最后的效果还是不大。

  “中国人惯用大局观来看待,两国关系互动良好时,感觉咬紧个案未免太过纠缠;而美方会认为,大局应该不是对手而是伙伴,但是个案上官司提出来了还是要打。”陈治东认为,这当中不可忽略的是中美两国在意识上的差异。“用一句中国俗语来说,就是桥归桥,路归路。”

上一篇:从“智猪博弈论”看中国钢铁反倾销策略选择

下一篇:天津市场11月26日无缝管价格行情

广告

热点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