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6日,晴冷。今天是周初,上周市场依然延续了上几周的行情走势规律,“周初涨,周末跌”,但是本周似乎有打破这个规律的迹象。周一一开市,各种信息都在指稳。
上周,建材市场再次延续震荡上行局面,单周涨幅在80元/吨左右,二级优质品螺纹钢主流价位在3570元/吨,三级优质品螺纹钢主流价位在3700元/吨,大厂高线主流价位在3580元/吨。上周连日的雨水天气和同时连续攀升的价格抑制了需求,导致上游市场需求萎缩。
上周,随着下游订单的增加和原材料价格的明显回升,上周主导钢厂涨价势头也愈演愈烈。成本的推高对钢价而言或将起到一定支撑作用。
上周,上海库存合计56.452万吨,较上周同口径统计减少1.964万吨;线材库存合计9.858万吨,较上周同口径统计减少1.273万吨。上海建材库存已经连续五周减仓,但本周减仓力度明显减缓,说明需求状况确实不容乐观。
周初,虽然销量预期有所放大,但商家心态已经分歧显现,预计今日市场主流报价将稳中走低。
【宏观经济】
发改委:我国考虑“十二五”期间对经济结构进行重大调整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副秘书长杨伟民14日透露说,目前中国政府已开始启动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研究编制工作,虽然国际环境、经济格局、经济结构将会怎样变化目前还难以判断清楚,但无论世界经济如何调整和变化,中国决心对自身经济结构进行重大调整已成共识。
杨伟民在第三届中外跨国公司CEO圆桌会议上说,今后一个时期中国经济很难再维持2003年到2007年那种年均10%以上的高增长,经济增长面临新的挑战;中国长期以来社会发展滞后局面未得到根本性改变,社会和谐面临新的课题;中国改革的环境、改革的动力发生了很大变化,深化改革面临新的矛盾;在新的国际国内形势下,中国扩大开放面临新的考验。
杨伟民表示,面对新形势、新课题、新矛盾和新问题,今后五年要进一步调整发展思路:一是以增强经济发展的稳定性、协调性和可持续性为目标,推动需求结构、产业结构、城乡结构、区域结构的全方位调整。二是以促进和谐社会建设为目标,把社会发展摆在现代化建设更加突出的位置,坚持民生为先,推进公共服务均等化,缩小收入差距,保障社会公平正义。三是促进人与自然资源之间的和谐,树立经济、社会、生态三者空间均衡原则,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放在同等重要位置,加快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的增长方式和消费模式,切实扭转生态环境恶化的趋势。四是以建立健全保障科学发展、社会和谐的体制为目标,坚持市场化改革方向,消除不利于市场基础性作用、不利于转变发展方式、不利于社会和谐稳定的体制机制障碍。五是以培育形成国际经济合作和竞争的新优势为目标,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丰富开放的内涵,提高开放的质量,完善内外联动、互利共赢、安全高效的开放型经济体系,在更大范围、更广领域、更高层次上提高对外开放水平。
据了解,第三届中外跨国公司CEO圆桌会议由中国国际跨国公司研究会和联合国贸发会议、联合国开发计划署、联合国工业发展组织、联合国环境规划署、联合国全球契约组织等6个机构共同主办。
【铁矿石谈判】
日韩主导铁矿石谈判话语权中国钢铁业成“跟随者”
“今年,中国铁矿石进口量将超过全球铁矿石海运贸易量的70%,粗钢产量将达到7亿吨。作为世界上最大的铁矿石进口国和钢铁生产国,我们有充足的理由要求形成一个中国铁矿石价格。”在日前举行的国际钢铁业研讨会上,当中国钢铁工业协会(下称“中钢协”)的官员在台上呼吁形成铁矿石谈判“中国价格”之际,坐在记者旁边的日本钢铁联盟常务理事安见一孝笑了。
“中国钢铁业扩张超出了大多数人的预料,但存在的问题也越来越清晰。”安见一孝含蓄地评价了上述中钢协官员的言论。停顿了一下,他接着说,“这是件好事情。中国钢铁业的官员正在虚心寻找问题的根源,我们今年经常接待来自中国的同行。”
正如安见一孝所说,今年,国内钢铁企业刮起了一股“日韩考察风”。中钢协党委书记兼副会长刘振江说:“协会组织部分大钢企的主要领导考察日韩等国钢企的决定,产生于2008年初,当时正是钢铁行业红火的时候,但我们已经意识到,我们的企业管理进步,与我们先进技术装备的快速发展还不够匹配。”
申银万国钢铁业高级分析师赵湘鄂于10月底从日韩钢企考察回来。赵湘鄂表示,国内一线钢厂和国际巨头的硬件差距已然不大,但在软实力方面依然存在不小差距。“日本钢厂普遍经历了十数年的去杠杆化过程,这一惨痛经历值得高杠杆的国内钢厂警醒。”
值得注意的是,目前,“日韩两国钢企对矿石价格上涨的承受力正在增强,这显然不利于2010年的铁矿石谈判”。
日韩回暖:不利铁矿石谈判
日韩市场走势,往往直接牵系中方铁矿石谈判筹码的多寡。
据记者了解,从2009年开始,各主要产钢地区的产能利用率均有不同程度的回升,其中,新兴市场国家的回升速度要明显快于发达国家。
目前,受出口复苏和汽车需求回升影响,日韩钢铁产能利用率也正逐渐提高。赵湘鄂称,“日韩钢铁产能利用率已分别超过80%和90%,其中日本龙头企业新日铁超过90%,而韩国浦项已经基本满产。”
同时,新日铁和浦项方面在回复本报记者的邮件中均表达了“对未来需求谨慎乐观”的观点。
赵湘鄂表示,作为铁矿石谈判主要的参与者,日韩钢铁行业的回暖显然不利于2010年的铁矿石谈判。
“虽然谈判格局远未到明朗之时,但我们拜访的日韩钢企皆倾向于认为价格上升的概率较高。”赵湘鄂称,“具有反讽意味的是,他们认为中国需求旺盛是矿价上涨最主要的原因。而客观上,日元韩币相对美元的升值也减轻了矿价上涨带来的成本压力。”
但中钢协常务副会长罗冰生则对本报记者表示,谈判还没开始就断定铁矿石价格上涨,是无稽之谈。“如果一开始就能判断铁矿石价格,还需要什么谈判!”
罗冰生认为,目前日韩钢企依然处于亏损当中,全球铁矿石将出现过剩,铁矿石供过于求的局面不会发生根本改变。
日韩为什么强势
日韩铁矿石进口总量仅为中国总进口量的三分之一,为何日韩钢铁市场走势对谈判结果至关重要?
中钢协一位多年全程参与谈判的老专家感叹:“铁矿石谈判没什么规则不可改变,唯一不变的规则就是,体现强者的利益。”
同为需求方阵营,日韩钢企作为“强者”,几乎主导了大部分需求方的话语权,中国钢铁业被迫成为“跟随者”。
北京梅塔科咨询服务有限公司总裁许中波认为,日韩之所以抢走了中方“应有的话语权”,主要原因是“在软实力上,我们不是人家的对手”。
11月11日,在第七届中国钢铁学术年会上,宝钢一位技术人员坦言,像宝钢这样的大企业,在技术装备上已属世界一流,甚至有的已经超越了米塔尔、新日铁等企业,但在管理、资本运作等方面,明显与日本有差距。
在企业管理方面,刘振江表示,我国钢企董事会中外派董事基本是形式化的东西,不像新日铁、浦项等企业,它们每个外派董事都有明确分工和硬性职责。
此外,日韩钢企的“强势”,还体现在钢铁业熟知的“以销定产”上。刘振江说,日韩等企业基本上实现了从“简单地销售钢材为主”转变为“直接向用户提供服务为主”。
自去年金融危机以来,国内钢铁企业为维护钢材市场的稳定,普遍采取了“以销定产”措施。但刘振江表示,这一措施效果并不明显,“钢铁企业销售订单的重要来源之一就是钢材经销商,而我国钢材经销商数量超过了15万家,甚至更多。庞大的、分散的钢材经销商群体往往对钢材市场需求信号起到放大或缩小作用,加之一些经销商的‘持仓囤货、清仓甩货’等投机行为,使钢铁企业难以根据钢材终端用户的实际需求把握生产节奏,难以做到真正意义上的‘以销定产’。”
赵湘鄂在观察完日本钢铁企业的财务报表后,发现“几乎所有主要公司都从1980年代末开始经历了一个长达十数年的去杠杆化过程”。而相比较而言,“中国钢铁公司的杠杆处于最高端,特别是一些二线国有钢铁公司”。
中国钢企的竞争对手
在市场布局上,日韩钢企还是中国潜在的最大竞争对手。
目前,韩国是中国第一大钢铁出口目的地。2007年后,韩国占中国出口总量比重一直维持在20%至25%。
但赵湘鄂提醒,未来两年韩国本土产能将持续扩充。“2010-2011两年,韩国第二大钢铁公司现代制铁将投产总产能为800万吨的两座大高炉,而浦项国内产能将从3300万吨提升到4000万吨。”最重要的是,这些建设的新产能皆为热轧及中厚板,和中国出口到韩国的主力产品重合。
“显而易见,韩国本土扩产,受冲击最大的就是中国钢厂。不仅是宝钢、鞍钢等主力供应商,整个中厚板行业都会承受压力。”赵湘鄂说。
更长远的计划正在进行。日韩钢厂早已开始在东南亚和拉美等最具增长潜力的区域布局。新日铁和浦项在越南、印度和巴西等地筹建钢厂,力图早早抢占市场。“虽然进展并不顺利,但已遥遥领先国内企业。而在当地合建钢厂自然远好于单向出口”。许中波说。
【钢铁市场】
环保部:将限制不符合环保要求的钢铁项目
中国环境保护部高级官员周五表示,环境保护部正在就关闭高污染企业的方式进行研究,并且也在密切监控钢铁行业,以防出现未经环境审核便已开工建设的钢铁项目。
在环境保护部与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国土资源部联合召开的针对工业产值过剩问题的新闻发布会上,环境保护部下属环境影响评价司司长祝兴祥表示,环境保护部目前主要针对对象是钢铁、发电、电解铝以及焦煤业,正在寻求关闭污染环境项目的办法。
祝兴祥表示,政府可能会对就关闭问题向相关企业提供补贴,而且可能很快开始制定措施敦促高污染企业或项目的关停。
今年以来,环境保护部已按照相关环境标准叫停或推迟了总价值人民币1,910亿元的47个项目,包括钢铁、石化、有色金属以及电力项目等。
祝兴祥称,其中很多钢铁项目都是未经环境审核便开始动工建设。
他表示,环境保护部也还在密切监控部分可能对环境造成影响的水力发电项目,不过他并未披露具体项目。
(Gcmyw.com钢铁e室工作站编辑,请勿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