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和必拓推动“混合定价”弱化年度谈判机制
来源:中国钢材网 编辑: 2009年07月30日 08:53:42 打印
澳大利亚铁矿石生产商必和必拓(BHP Billiton)宣布与部分客户达成采用混合的年度定价方式,令每年一度的铁矿石定价谈判机制进一步走向破裂。
必和必拓在7月29日一则公告中表求,其30%钢铁石产量的客户采用混合的年度定价方式,包括季度定价、现货价格和指数定价。
作为全球第三大铁矿石生产商,必和必拓一直在推行指数定价主张。但是,这一提议并未得到另外两家铁矿石生产商的响应,并遭到了中国钢铁生产企业反对。
必和必拓此次采取“混合的年度定价方式”,表明其在当前形势下对铁矿石定价机制采取了更灵活的对策。这一举动亦令年度铁矿石定价谈判机制进一步难以维持。
相比之下,必和必拓只与其铁矿石产量23%的客户达成了年度合同价格,相较2008年度铁矿石长协价格,2009年度的粉矿价格下降了33%,块矿价格下降了44%。
这一降幅与此前力拓和绝大多数亚洲客户达成的价格降幅基本一致。
必和必拓表示,仍在与47%客户就铁矿石价格谈判。
必和必拓没有透露,与中国客户达成混合年度定价的情况。不过,根据资深专家统计数据,2008年必和必拓销往中国市场的铁矿石约占其全球市场份额的一半。
力拓在6月1日宣布大部分亚洲客户已经接受了铁矿石谈判的“首发价格”。力拓在5月26日率先与日本新日铁公司就哈默斯利(Hamersley)铁矿石价格达成一致,其中粉矿和块矿的降幅分别为为33%和44%。
淡水河谷6月10日则与日韩企业达成了更低的铁矿石价格降幅。根据双方协议,2009财年粉矿合同价格下调28.2%,块矿价格下调44.47%,球团矿价格下调48.3%。
必和必拓首席执行官高瑞思(Marius Kloppers)则在接受《财经》记者采访时曾表示,传统的长协价格谈判机制早已被打破,“今年会出现两者的混合。一些客户,尤其是小客户,更希望浮动价格;大的钢铁企业希望更稳定的长期协议价格。我们很乐意两者都有。”
由于未达到中国钢铁企业的降幅要求,中国尚未与三大铁矿石供应商的任何一家达成铁矿石谈判价格。近日,中国钢铁工业协会(下称中钢协)和工信部等多方均出面表示,目前铁矿石谈判仍在进行中。
不过,在力拓与日本企业达成“首发价格”后两个月,铁矿石现货价格仍在一路走高。7月29日,中国进口的印度矿(63.5%品位)CIF(到岸价)报价已涨至100美元,按照当日中国至澳大利亚14美元的海运费计算,现货价格比长协价格高出近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