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有关部门预计,今年新增就业岗位不到7万个,无法满足就业需要。同时“求职难”和“招工难”并存的局面比较突出。据预测,今年以来,全市技能劳动力缺口将在2.5万人左右。全市灵活就业约占新增就业30%~40%,这些人员抗失业风险能力比较弱,很容易造成就业后又面临失业,就业稳定性较差。
当前,我市一些行业和企业还比较困难,尚处于复苏爬坡阶段,同时经济增长对就业增长拉动力降低。我市重点投资项目中,劳动密集型项目投资比例小,对就业的拉动力降低。后危机时代,要保持就业形势持续稳定,我市还要从保持企业稳定和推进公共就业服务两方面,“内外发力”夯实社会稳定的基础。
从经济发展的特点来看,就业稳定的基础是企业生产经营稳定。后危机时代,稳定就业形势的重要任务之一在开发就业岗位的同时,保持企业生产经营稳定。
我市需要把扩大就业和经济发展更好地结合起来,挖掘更多的就业潜力,开发更多的就业岗位,千方百计扩大就业。要全面实施重点建设项目就业影响评估跟踪制度,密切跟踪政府投资和重大建设项目,在项目开工建设时,同步启动对从业人员的职业技能培训,搞好用工需求匹配,并按规定落实相关就业扶持政策,充分发挥政府投资和重大建设项目带动就业作用。大力引导和促进各种家庭服务业的发展,研究制订发展我市家庭服务业促进就业的指导意见、中长期规划和重大产业政策,协调相关部门建立发展家庭服务业促进就业的工作机制,积极鼓励和支持家庭服务业发展。
同时,我市需要充分运用好援企稳岗“一缓一减三补贴”政策。抓好援企稳岗政策的延续和落实,并对企业职工稳定情况和政策实施效果进行评估。重点加大劳动密集型产业,特别是服务业企业、非公有制企业和中小企业的扶持力度,进一步帮助减轻企业负担,稳定就业岗位,提高企业稳定和吸纳就业的能力。
同时,我市公共就业服务体系仍然相对薄弱,创业环境还没有得到根本改善,创业者仍然面临着融资难、场地难、办事难等问题,这些都制约着我市就业工作的前进。因此要推进就业,做好各项就业服务是关键。
当前就业服务的重点群体是就业困难人员、高校毕业生和农民工,我市需要开展多种形式的专项服务活动,努力提高公共就业服务能力。实施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加大就业资金投入,实施好公益性岗位开发计划,简化税费减免程序。加强公共就业服务体系建设,全面提升公共就业服务水平,扎实开展好一系列公共就业服务专项活动,加强乡镇(街道)、社区基层劳动保障平台建设,清理整顿人力资源市场秩序,保障职工合法权益。
为使城乡劳动者普遍获得均等的就业机会,我市需要实施劳务品牌战略,推进劳务输出产业优化升级,努力促进市外转移就业。挖掘农村内部就业潜力,拓展农村非农产业空间,开展就业服务“下乡村”活动,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通过政策扶持、创业服务、搭建创业载体等手段,大力促进全民创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