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钢材网,国内网上钢材现货市场 聊城分站 其它地区

您现在的位置: 中钢网 >> 聊城分站 >> 本地资讯 >> 12月29日钢市早报——推高

12月29日钢市早报——推高

来源:中国钢材网 编辑: 2009年12月29日 08:46:22 打印
>

  2010年中国流动性需求是一个相对动态的过程,与通胀密切相关。如果明年CPI增幅处于2.5%-3%之间,这是一个完全可以接受的状态,如果明年CPI增幅变得更高,则应当收紧流动性。

  我们应当将2009年和2010年新增信贷规模综合起来观察,而不能只根据2010年新增信贷规模来下判断。我们估计2009年新增贷款中约有1万亿元—2万亿元的贷款没有使用,如果把这些与2010年预计新增7万亿元—8万亿元的新增贷款相加,这两年的整体贷款规模基本持平。

  三、政策权衡:风险控制优于投放规模

  上海证券报:在经历了今年的高速信贷扩张之后,信贷投放的风险也开始暴露出来,比如由于地方政府负债率过高造成的政府融资平台的风险,从风险防范的角度来说,目前哪些问题最应该引起关注?

  张立群:我觉得从风险防范方面来讲,明年商业银行需要对贷款资金安全给予更多的关注。明年商业银行不应该研究如何进一步扩大贷款规模,而是应该提高资金的安全程度,这应该成为明年商业银行最应该关注的方面。

  对于地方政府融资平台,我觉得目前应该注意观察它的发展,应该在加强监管方面更多地下功夫。

  杨涛:信贷扩张确实是一把双刃剑,在支撑经济复苏的同时,也带来潜在的金融风险与通胀压力。长远来看,从风险防范的角度来说应该关注几方面问题。一是信贷扩张带来不良资产反弹的可能性。二是信贷资金流入房市和股市,推动资产价格的大起大落。三是信贷投放存在长期化、集中化、大项目化的倾向,信贷集中度过高,银行信贷行为高度趋同。四是过度依赖银行提供资本,会进一步加剧金融结构的失衡。

  马骏:我的观点是,明年财政和货币、项目审批的政策应该保持协调,以保证新增贷款在预期的规模之内。按刺激计划的时间表,4万亿投资计划要在2010年年底完成。但如果这样,明年对新增贷款的需求就可能达到8万亿元—9万亿元,从而再次突破货币政策的目标,导致更大的通胀和资产质量的压力。在2009年我们就遭遇了这个问题:今年货币政策目标原定为17%左右,最后实际情况是29%左右,货币政策与其他政策的目标不协调问题。我建议,明年4万亿元经济刺激计划中的部分项目不一定完成,可以延期至2011年,这能在一定程度上减缓对货币政策的压力,帮助建立货币政策的可信度。

  四、加息可能性到底有多大?

  上海证券报: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提出要保持政策的稳定性和连续性,会继续执行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但同时也指出需要管理通胀预期,增强宏观经济政策的针对性和灵活性。那么,您认为2010年货币政策如何既能管理好通胀预期、防范潜在风险,又不给中国经济增长带来较大冲击?

  张立群:我觉得明年新增贷款不会很多,从基本的供求关系来看,我认为明年基本上没有很大的通胀压力。从需求来看,明年基本上是一个温和增长的趋势,明年政府投资会比今年明显减弱;从整个市场投资来看,明年也是在恢复过程之中。在这样的背景下,明年的投资水平将会比今年有所降低,考虑到目前的消费增长总体稳定和平稳,出口明年可能会由负增长转为正增长,这些因素综合起来,明年的需求将会是温和提高的趋势。考虑到供给的能力非常强大,包括农产品、各种工业消费品、工业生产资料等非常充足等因素,明年发生大幅价格上涨的情况基本是可以排除的,明年整体将会是经济高增长和低价格上涨的整体格局。

  我认为货币政策明年更多地在适度方面着力,调存款准备金率和利率的可能性都不大,也没有必要做这方面的调整。

  杨涛:对于一国货币政策来说,通常考虑的目标包括物价稳定、就业、经济增长、国际收支几方面。由于这几个目标并不完全一致甚至有冲突,因此在特定时期的货币政策选择,往往就是这几个目标的权衡,或者说哪个目标更加重要一些。如果说2009年的货币政策目标需更重视经济增长,那么2010年则应同等重视通胀与增长目标,在此前提下实施信贷政策结构优化,或许才能达到相对更好的政策效果。

  马骏:我的基准预测是2010CPI涨幅会在3%—4%之间,但不确定性很大。由于从货币扩张到通胀存在12个月的时滞,而M1增幅超过M2也预示着通货币流动速度上升。而货币流通速度上升本身会在货币总量不变的情况下导致通胀。

  我认为,2010退出扩张性政策的理想路线图,应该包括以下几个步骤:首先在今年年底之前,应该及时公布明年M2增长目标,表明政府对控制货币货币增长的承诺;银行监管部门需要提高银行资本充足率、加强对高风险领域(如地方融资平台)的监管、更加严格执行对二套房贷的政策、对银行逐步实行动态拨备;从财政政策层面上也应减少刺激力度,包括将2010年财政赤字控制在2009年的水平之内,延缓部分4万亿项目,并减少新项目开工。未来几个月内,需要首次提高存款准备金率。明年二季度起,应该提高基准利率,恢复人民币的弹性。

  王庆:在中国目前汇率制度下,人民银行采用利率政策调控的空间和灵活性受到制约,因此,中国货币政策管理更多依靠调整存款准备金来进行,此外,还可以通过加大非对称性资本账户开放以缓解国内流动性过剩。

  2010年中期之前不太可能出台上调存款准备金率和人民币升值等紧缩政策。但是,如果国际收支顺差导致流动性过剩出现的时间早于预期,则我们不排除2010年二季度开始上调存款准备金率的可能。事实上,由于通胀压力很可能得到缓和,2010年货币政策的重点可能是通过上调存款准备金率进行流动性管理。

  我们预期人民银行将于2010年三季度CPI同比增幅超过3%时开始加息。不过,由于2010年下半年CPI的增幅将会比较温和,预期当年下半年的加息幅度不会超过两个27个基点,其主要目的是管理通胀预期。鉴于目前人民币事实上与美元挂钩的汇率制度,我们认为中国加息的时机还将受美联储加息时机的影响,预计人民银行不会在美联储之前宣布加息。巧合的是,摩根士丹利美国经济学家团队预期美联储在2010年年中之前不会加息。

  【铁矿石市场】

  铁矿石三巨头欲缩减供货谋谈判筹码

  往来巴西、澳洲与中国的船只,依旧不断地向中国输送着铁矿石。但是,目前的情况已有些变化:三大巨头在沉默对待谈判之外,对早先达成的协议供货意向,已开始流露出减少供货量的态度。

  按照目前中国钢厂的生产状况,减少长协供货量意味着很多钢厂要面临需求缺口;如果因此转向现货市场,那么将付出高额的成本。同时,市场需求的增加,也将推高现货价格,并为三大巨头增加有力的谈判价码。

  种种因素表明,铁矿石谈判中方将面临更加严峻的局面。

  聚焦1 三大巨头缘何缩减协议供货量?

  据一位国营大型钢厂高层向《经济参考报》记者透露,在钢厂和三大矿山进行接触时,三大矿山已经反复表示要缩减明年的协议供货量。

  该人士告诉记者,早在2007年,中国各钢厂就已与包括力拓、必和必拓和淡水河谷在内的三大矿山达成了每年供货协议,时间是34年。但现在,三大矿山特别是力拓和淡水河谷,缩减供货量的态度非常坚决。尽管已经进行过多次磋商,但效果并不乐观。主要矿产在澳大利亚的必和必拓和力拓公司,目前已经开始通过各种理由推迟发货。

  矿山的理由是:因为2008年中国钢厂经营不好,中方并没有履行应该兑现的铁矿石协议量,反而向更为便宜的现货市场购买矿石,矿山自然也可以从自身风险角度出发,缩减2010年的协议供货量。

  事实上,包括中国在内的全球钢铁市场回暖,才是三大矿山强硬态度的真正原因。从2009年下半年开始,各国政府的刺激措施已开始对钢铁市场产生积极的影响,全球钢铁产量迅速恢复,9月全球铁矿石需求达1.27亿吨,仅比20085月历史最高水平低5.3%

  国际钢协公布的数据显示,9月份欧盟27国粗钢产量达到1317万吨,创下2009年以来最高纪录,高炉开工率由2009年年初的54%提高到75%;独联体69月份钢产量已恢复到2008年经济危机前最高水平的73%,比20091月增长23%;日本9月粗钢产量达827万吨,比2009年年初增长30%,连续7个月呈现增长趋势,高炉开工率也由年初的58%提高到76%;北美20099月粗钢产量同样较1月大幅增长了29%

  这些都说明,中国即便减少了铁矿石的购买,也不会对三大矿山的经营产生影响,全球需要铁矿石的地方目前多的是。

  聚焦2 钢厂处境更为艰难

  上述人士告诉《经济参考报》记者,铁矿石是钢铁生产的主要原材料,也是最主要的成本因素,一般而言,大型钢厂都希望通过长协矿的形式来更好地锁定成本,以防止价格和供应量的波动。

  按照目前钢铁企业的运营情况,三大矿山缩减协议供应量,就意味着企业将面临很大的需求缺口。上述人士不无担忧地告诉《经济参考报》记者。

  实际上,尽管去年的长协价格并未谈定,但目前钢厂还在和三大矿山执行长期协议,只是按照日韩价格来进行结算而已。如果按照之前的协议,某些钢厂的长协矿可以100%满足企业生产需求,但是目前情况已经发生变化,进口长协矿无法满足企业生产需求的时候,钢厂只能通过购买国产矿或者进口现货矿来解决。

  三大巨头一方面要维持与中国客户的长期关系,另一方面还要试图通过缩减供应量来掌握市场主动权。上述人士向《经济参考报》记者透露,他所在的钢厂从澳大利亚进口的长协矿,目前每两个月大约有40万吨的缺口。也就是说,钢厂不得不被迫在现货市场按月补充采购近20万吨的铁矿石。

  值得注意的是,目前铁矿石市场价格已经迅速飙升,品位63.5%的印度粉矿到岸报价达到了每吨118美元至120美元,比力拓与日本钢铁企业签订的2009年度长期合同首发价高出了近50%。按照这个价格测算,钢厂每月要比执行长协矿价格每吨多付43美元。

  另外一位钢铁业人士也向《经济参考报》记者证实了这一事实。该人士告诉记者,明年企业经营中,铁矿石这样的原材料成本涨价将是最不可估计的风险和压力。

  令人更为担忧的是,从今年二季度开始,各个钢厂全部是满负荷生产,对矿石的需求量也是有增无减。中国钢铁工业协会副秘书长戚向东近日表示,今年中国粗钢生产和表观消费量预计均将超过5.65亿吨,双双创出历史新高。按照目前的钢铁生产推算,明年的铁矿石仍会保持强劲需求。

  聚焦3 三大矿山意欲控制中国市场

  值得玩味的是,三大矿山在试图减少对中国供应量的同时,却都无一例外地调高了明年铁矿石的生产计划。力拓表示,2010年的铁矿石产量目标已调至2.1亿吨至2.15亿吨,较今年的目标提高了5%7.5%。必和必拓也称,2007年斥资18.5亿美元启动的“RapidGrowthProject”四期项目已经接近完成,将影响第二财季的业务,届时必和必拓在西澳的铁矿石年产能将提高至2亿吨。

  一边增长铁矿石供应,一边却不愿给钢厂提供充足的长协矿,三大矿山真正的意图究竟是什么?

  三大矿山真正的意图是控制中国市场。徐向春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之所以增长铁矿石供应,是因为他们对明年全球的铁矿石需求有一个乐观的判断,特别是对中国需求稳定增长有一个基本的肯定。正是基于这种原因,三大矿山并不担心自己的矿石卖不出去,控制中国市场,拉高矿石价格增加利润,就成为其减少对中国供货量的主要目标。

  记者翻阅了近几年铁矿石谈判过程的记录,发现除了拉涨海运费之外,两拓特别擅长增加或减少现货矿供应量来控制现货价格。在去年谈判僵持之中,力拓公司就把目光转向现货市场,十几天的时间内,用招标的形式销售7月份一整月的现货合同。意图通过拉涨现货市场价格,倒逼中方接受当时的力拓和日本新日铁达成的年度价格。

  钢铁专家徐向春告诉记者,如果三大矿山对明年的长协矿供应量都进行缩减,钢厂必须在现货市场补充采购铁矿石,直接后果是现货需求猛增,现货市场价格出现节节攀升的局面。这样一来,三大矿山必然会以现货价格为基准提高谈判要价。此外,三大矿山还可以把矿石销售到现货市场,轻松地大赚一笔。

  中方将面临更加被动的局面。徐向春认为,一方面中方在谈判中将处于更加弱势的地位,铁矿石长协价格上涨的幅度可能更大。另一方面也是更为重要的是,即使谈判成功,钢厂也将为后期不断上涨的现货买单,为此付出高额的成本外,企业平稳运行的风险也在不断增加。

  聚焦4 印度上调关税或将拉高现货价

  印度政府24日晚上宣布从25日凌晨起,对铁矿石粉矿的出口关税由0上调为5%,块矿由原先的5%调整为10%。业内人士分析指出,这一消息将进一步刺激近期国内进口印度铁矿现货价格的上涨,从而给铁矿石谈判带来更大困难。

  《经济参考报》记者了解到,去年由于全球钢厂减产,印度铁矿石出口也受到较大影响,印度财政部于2008127宣布取消铁矿石粉矿出口税和削减块矿出口税至5%。随着今年印度铁矿石出口形势的恢复,印度钢铁部也有过建议恢复对铁矿石征收出口关税。

  目前进口矿价格大幅上涨,印度粉矿(Fe63.5%)外盘报价已到达了118美元/吨至120美元/吨,此次上调出口关税,大约会增加4美元至5美元的成本。

  有铁矿石贸易商透露,近期他们和印度矿商签订的合同里都增加了一条:若印度政府上调铁矿石出口关税,那关税上调增加的成本将由中国买方来承担。联合金属分析师徐光剑表示,印度铁矿石出口商都想把关税上调带来的成本增加转移到下游的中国买方身上,尽管中国的买方也很不愿意接受此条款,但是迫于目前资源较为紧张状况,很多买家也只能同意。

  目前,印度是我国铁矿石第三大进口国,早在2007年印度首次要求开征铁矿石出口关税时就引起了一系列连锁反应,全球铁矿石价格和海运费都随之上涨。

  另据消息称,除了印度外,巴西政府也开始研究对铁矿石出口征收5%的税,理由同样是为了提高出口产品附加值。目前,巴西是我国铁矿石第二大进口国,之前没有征税规定。

  【钢铁市场】

  中部对决:五大央企筹谋安钢抢购

  在中钢集团洽购安阳钢铁集团(简称安钢”)的消息漫天飞舞的背景下,“吃掉安阳钢铁似乎已经成为了中部钢铁整合的第一步。

  1224在工信部公布的《促进中部地区原材料工业结构调整和优化升级方案》(下称《方案》)安钢被明确定位为被重组方,“鼓励其与特大型钢铁企业集团跨区域重组

  但本报记者1228获悉中钢仅仅是安阳钢铁的一个选择实际上包括武钢、鞍钢、宝钢以及五矿集团都加入到了抢购安钢的行列中。

  抢购安钢

  安钢的成绩明年会更骄人!”安钢董事长、总经理王子亮最近心情不错面对今年金融危机冲击他带领安钢打了个胜仗——安钢预计今年全年实现销售收入320亿元利税16亿元利润1亿元从而保持了31年持续盈利。

  一方面安钢似乎取得了持续性业绩;另一方面王子亮与安钢的实际控制者河南省国资委考虑到安钢的长远发展借助钢铁业整合潮流抛出了绣球”,引来国内数家特大型钢铁集团萌生提亲意向。

  1228本报记者从权威知情人士处获悉除了中钢集团有洽购安钢的意愿武钢、宝钢、鞍钢三大钢铁巨头以及五矿集团均有意洽购安钢也均处于前期接触阶段。

  中钢集团投资公司总经理吴永胜告诉本报记者河南省国资委曾主动与中钢接触过讨论重组安钢的可能性;除了中钢河南省国资委也与五矿、宝钢等其他大型央企接触过。

  武钢一位主任告诉记者武钢致力在中部做

上一篇:经济观察:房地产,谁敢让它倒?

下一篇:螺纹钢、线材早报12月2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