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去年收购美国俄克拉荷马州面积约9平方公里的两块油田后,青岛金王集团近期再度出手,总投资约2亿美元再购占地约50平方公里的美国德克萨斯州福洛布拉菲油田。
据悉,此番收购主要投资方是青岛金王集团,另一投资方是其下属的上市公司——青岛金王应用化学股份有限公司(002094,简称“青岛金王”) 的二股东香港金王投资公司(以下简称“香港金王”),具体由美国金王石油天然气开发有限公司承办。“低调”的收购
11月24日,当记者步入坐落在青岛市香港中路福泰广场25楼的青岛金王办公处时,立即闻到了扑鼻的香味,从大厅前台到接待处,处处摆放着栩栩如生、形态各异的工艺蜡烛。
“我们公司的产品都是工艺蜡烛,注重设计,这种香味我们早就习惯了。” 办公室负责人李轶雯介绍道:“公司目前的产品主要用于出口,在欧美,平均每4个家庭中就有一家使用一件kingking的产品。我们的销售量还在逐步提升,目前经营势头非常好。”
对于收购福洛布拉菲油田一事,董秘黄宝安予以了证实,“但目前我们不方便进一步透露,一切还在运作中。”
李轶雯也表示对收购油田的具体情况并不了解,“这事是由其他部门运作的。至于说今后还会不会收购其他的油田,要看公司的经营需要。”“烧钱”的收购
去年的最后一天,青岛金王发布公告称,香港金王因外方股东业务发展需求,拟自2010年1月7日起减持公司股份,且在未来6个月内通过证券交易系统减持公司股份将不超过公司总股本的15.6%。自此,揭开了香港金王“疯狂”减持的序幕。
今年1月11 至22 日期间,香港金王通过深圳证券交易所股票大宗交易系统平台,出售其持有的青岛金王股票累计 308.7万股,占公司总股本的1.43%;1月29日、2月12日,又通过该平台出售其持有的公司股票539.3万股,分别占公司总股本的2.51%。随后,5月19日出售200万股,7月2 日、8月31日出售200万股、320万股,9月14至30日出售 164.4 万股,11 月10 日出售768.2万股…… 截至11月11日收盘,香港金王的持股比例由初始的26%下降为13.99%,在这个多达8次的减持过程中,共套现3.35亿元。
业内人士认为,香港金王此番举动或与收购美国油田有关。“划算”的收购
根据美国方面的消息,目前青岛金王集团已与福洛布拉菲油田的拥有者Perdura 签订收购协议,正在进入政府审批程序。正式合同和付款预计在年底前完成,油田资产及运营管理交接预计明年四五月份完成。
据悉,该收购事宜总投资2亿美元。其中,1 亿美元现金收购该油田100%的权益,并计划在未来3年内再投入新钻井;完井及地面设施等开发资金1亿美元。
福洛布拉菲油田位于美国德州Nueces郡,包括3个区块,自1994年以来已累计生产3200万桶原油、7亿MCF(千立方英尺)天然气,曾是南德州大型油气田,但从2008年至今没有新的勘探开发投入。
为此,青岛金王集团2008年先期投入约700万美元风险投资,组织专家对油田进行测试分析、改造部分旧井等,对该油田展开了全面系统的勘探评估。勘探结果 显示,该油田目前尚拥有探明石油可开采储量3亿桶,天然气储量达150亿立方米,可开采储量价值超过100亿美元。“困难”的收购
经查询公司资料得知,就销售额而言,青岛金王已经在世界蜡烛制造商中排名第三,且其目标定为:2008-2013年的5年间,发展成为全球同行业规模最大、实力最强的国际化企业。
“目前,国内蜡烛产品原材料价格上涨迅速,该企业能在此时顺利收购美国油田,得益于国际金融危机对美国经济的打击。”济南大学经济学院副教授、导报特约评论员解传喜分析,危机前,美国对其能源领域的管制一直很严,环境成本很高,因此许多国内的石油企业都放弃了“近水”,而去中东、沙特等地区“求喝”。“国际金融危机的出现使美国放松了对其能源的管制;同时,一些石油企业在金融方面出现了问题,使得融资困难,急于将手中油田出手,这才使中国企业能够以较低的价格购买。”
据解传喜介绍,以前中国企业大多都是购进国外石油公司的股份,“像这样购买油田并不多见。因为国外的环境成本、人力成本要较中国高得多。”
山东社科院国际经济研究所副所长顾春太也表示:“国际金融危机后,境外能源、资源开发一直是山东‘走出去’战略的一大亮点,但一定要注意风险防范。下一步,怎样开采油田、怎样进一步应用,要付出更大的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