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月份,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实现增加值763.01亿元,其中产业提升工程中六个工业产业实现增加值460.43亿元,占全市总量的60.14%……随着产业提升工程的深入实施,聊城的产业结构正悄然发生变化,进而带动了整体经济质量的提升。
尽管金融危机影响渐远,但依然严峻的国际经济形势,迅速崛起的低碳经济,都给我们的产业发展提出了更高要求。在“转方式、调结构”大潮中,聊城的产业如何科学定位?市委、市政府立足聊城发展实际和现有优势,将支柱产业、新兴产业和特色产业推向前台,逐步构筑起支撑聊城未来发展的产业布局。
培植战略支柱产业
前不久举行的第六届中国国际有色金属工业展览会上,发展潜力巨大的聊城有色金属产业备受瞩目。期间,中色奥博特、信发集团、万合工业三家企业与合作伙伴进行了现场签约,投资额达33亿元。
近年来,我市有色金属及深加工等优势产业呈现强劲的发展势头,对外商投资的吸引力也日益增强。“在信发集团、祥光铜业等一批大企业的带动下,聊城有色金属产业迅速膨胀,已经成为我市的支柱产业。”市经信委有关负责人介绍,2009年,聊城氧化铝产量占全国的11.3%,铝加工产品产量占全国的5.5%;电解铜产量占全国的4.4%,已经在全国有色金属生产及加工领域占据一席之地。
为放大产业优势,我市把做大做强有色金属产业作为推进产业优化升级的重中之重,编制完成了“十二五”有色金属生产及深加工(千亿)产业发展规划,并将在控制、平衡上游产业链条的基础上,着力提高下游产品比重,不断延伸产业链条,积极发展产业集群。随着一系列配套政策措施的实施,聊城正向着“全国重要的有色金属生产及深加工基地”迈进。
培育战略新兴产业
今年以来,中通客车公司有200多辆新能源客车销往省内外,销售收入达2亿元。“新能源汽车,很可能成为聊城赶超国内先进地区甚至国际汽车行业的一个重要拐点。”中通客车品牌市场部副部长李笃生认为。
战略性新兴产业,不仅能够为当前经济增长带来贡献,更重要的是为未来和长远发展提供支撑。十七届五中全会关于制定十二五规划的建议提出,要通过政策支持和规划引导,培育发展包括新能源汽车在内的一批战略性新兴产业,更为其发展提供了政策和环境机遇。
目前我市在新能源汽车和节能环保产业方面都具备了一定的先发优势,特别是新能源客车产业化走在了全国前列。中通客车已先后完成了两个“863”计划重大专项,成为国内拥有示范运营城市和运营线路最多的客车企业。市财政投入400万元支持其在市内推广,并从科技、环保、交通和节能减排等地方性财政经费中拿出部分资金,支持企业进行核心技术研发。同时,中通客车年产2万辆新能源及节能型客车项目正在加快实施,项目完工后,聊城新能源汽车将成为百亿元产业。
发展民营特色产业
民营特色产业尽管没有支柱产业那么耀目的“光环”,但它在搞活经济、扩大就业、增加群众收入方面的作用却是不可替代的。如今,莘县肉禽加工、烟店轴承、菜屯木板加工等民营特色产业,已成长为县域经济的重要支柱。
今年,我市制定了聊城市中小企业产业集群发展规划,依托现有产业和自然资源优势,着力打造轴承及轴承配件加工、农副产品加工等17个民营特色产业集群。在具体实施中,积极搞活民间投资,鼓励全民创业,特别是围绕优势产业前延后伸,发展特色产业园区和特色产业乡(镇)村(居)。继续实施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的“双百工程”,推进16处小企业创业辅导基地建设。目前全市已形成年营业收入过5亿元的中小企业产业集群19个,市级特色产业镇17个,大大提升了县域经济实力。
而围绕提升民营特色产业竞争力,今后我市将大力实施中小企业技术创新计划、小企业培育计划、中小企业成长计划和特色产业提升计划,积极培育一批创新型中小企业,培植一批特色产业镇。同时按产业链配套凝练项目,推动产业链横向拉宽、纵向加深,尽快形成规模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