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西化工以项目建设为抓手,积极调整产品结构,延伸产业链条,目前已完成投资36亿元,离子膜烧碱、甲胺等项目于今年上半年陆续建成投产,产生较好效益;泉林纸业200万吨秸秆综合利用项目生产的本色纸成为今年我省高考试卷用纸,并为上海世博会提供所有本色生活用纸产品……
工业是我市经济的支柱,也是产业提升的重中之重。面对今年以来较为有利的发展环境,我市抢抓机遇,以“转方式、调结构、扩总量、塑特色”为主线,大力实施“双千翻番工程”,工业经济总体呈现出快速健康发展的态势,为全年目标的完成打下了坚实基础。
规模效益双双提升
“转方式、调结构”是当前经济工作的主线,对于经济总量较小的聊城来说,必须依靠存量提升来实现。根据这一思路,我市围绕有较强竞争力、科技含量高的重点产业上项目、抓投入,实现了规模、效益的双提升。
工业生产稳定增长。上半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达到2305户,同比增加209户,比年初增加76户。累计完成工业总产值(现价)1915亿元,比同期增长30.57%;完成工业增加值498亿元,增长20.38%,完成全年目标任务的49.8%,增幅列全省第6位。全市重点调度的34种产品中,同比增长的有33种。
经济效益大幅提高。据统计,上半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累计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886亿元,增长29.58%;实现利税176亿元,增长36.69%。实交税金54.3亿元,增长42.13%,完成年度目标的55.4%;百元销售收入实交税金2.88元,增加1.32元。从产业看,有色金属、医药、汽车等产业实现利润增幅超过50%。
发展后劲持续增强
“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优质高效投入要达到900亿元,增长30%。”在全市产业提升工程动员暨市政府全体(扩大)会议上,市委副书记、市长林峰海提出,要把优质高效投入作为衡量“产业提升”的一个具体标准。从上半年数字看,我市正朝着这一目标稳步迈进。
上半年我市共完成工业投入320.29亿元,同比增长21.7%,占规模以上固定资产投资的78.54%。技术改造完成投资199.2亿元,增长15.1%。工业投入平稳增长,有力地推动了重点项目建设。祥光铜业40万吨阴极铜二期工程和32万吨铜导体及电气化铁路架空导线、信发集团200万吨赤泥综合利用和40万吨聚氯乙烯、鲁西化工20万吨有机硅等一批过亿元项目进展顺利,茌平鑫源建材的铝塑复合板、时风集团的三轮摩托车等项目已竣工投产,为工业经济健康快速发展提供了持续后劲。
与此同时,工业自主创新能力进一步增强。西安交通大学聊城科技园正在建设,与山东省科学院的合作不断推进,市高新技术园区建设顺利启动;我市正在组建有色金属研究院,着力打造有色金属技术创新和人才培养平台。上半年全市实现高新技术产业产值532.7亿元,同比增长30.74%。
结构调整仍是主线
实现工业振兴发展,调整是前提。尽管上半年我市工业经济总量和效益都有了显著提高,但由于长期形成的重化工特征,结构调整的任务仍然十分繁重。
据市经信委有关负责人介绍,目前我市有色金属及深加工、运输设备及零部件、基础化工及精细化工、能源电力及节能设备、轻纺造纸及生物医药等5个产业基地发展规划初稿已编制完成。下一步,将尽快组织专家论证、补充、完善和提高。当前要着重推进有色金属及深加工产业基地和新能源汽车产业基地建设,加快茌平、阳谷铜铝千亿产业聚集区和精深加工区建设进度,并争取纳入省“十二五”规划;加强与中科院电动车研发中心、力帆集团的合作,加快我市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
战略性新兴产业事关我市经济未来的发展。记者了解到,我市将尽快制定全市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出台实施意见,加快新能源、新医药、新材料、节能环保、高端制造等新产业的发展,尽快形成新的产业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