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市机动车保有量已经超过131万辆,交通拥堵问题成为市政协委员们的讨论焦点。有委员指出,形成交通拥堵的原因,一是路网不合理、道路资源不足;二是出行人数增多;三是车辆特别是机动车辆增多;四是交通秩序管理问题;五是城市规划问题。结合我市实际,委员们从不同角度提出了自己的意见建议。
公车“瘦身”私车设限
“据粗略统计,除了出租车和公交车外,道路上的公车与私车比例是3:1,即每4辆中就有3辆公务车,公车占使用道路资源的60%-70%。”市政协委员程冬民在提案中指出,中非合作北京峰会召开期间,北京曾经封存了80%的公车,也没有影响行政运行。所以,要真正落实中央两办关于公车配备的规定,把公车数量降下来,并科学管好公车用途。他建议政府部门可推出单位班车,减少机关事业单位、大企业集团员工的驾车上班比例,特别是行政、企业、商业集中区域。同时抓紧进行车改,科学制定乘车补贴。
程冬民还提出,要“轻限拥有、重限使用”管理私车。对购车者设置在经常性活动范围要拥有一个停车位等限制条件,政府要实行严厉的“没有停车位严禁停车”政策,无位停车必重罚。对一些繁华的商业、娱乐、文化等区域,划定禁行区域,不让机动车进入。对于医院等周围,要大力拓展停车设施,便于弱者得到帮助。
加大公共交通乘车补贴
限制机动车数量,要以完善的公共交通系统为基础。不少委员提出,尤其要打通市民出行“最后一公里”的公共交通环节,让短途出行者少开车、不开车。
程冬民认为,目前公共交通的普遍状况是设施陈旧、系统落后、形式单一、乘车拥挤、站点不合理、路线不合理、换乘不方便等,极大影响了出行者选乘公交的积极性。他建议,要以“中国速度”建设公共交通系统,争取“十二五”期间实现全省“城际交通公交化”、公共交通站点半公里化、两点之间平均1.5次换乘、最多3次换乘的目标。还应加大公交车、轨道交通车辆的乘车价格政府补贴比例。此外,要通过配置校车,使部分家庭不买车、更不驾车,减缓上下学时段学校周围的交通拥堵。
建设“大西外环”路
孟令敏等13名委员联名提出关于尽快规划建设济南“大西外环”路的建议。
现有的二环西路是济南西部唯一一条贯通南北的重型车辆过往通道,目前路面破坏严重,高峰时车辆拥堵不畅。委员们建议,规划建设“大西外环”路,在现有的二环西路基础上,将二环西路沿经十西路西侧延伸至即将建设的长清黄河大桥,与济聊公路相接,使之成为济南西部的交通大动脉。
委员们认为,长清区境内经十西路路段是220国道和104省道的并线路段,两线合一通行压力较大,济南西站建成后更是加大了交通压力,已进入饱和运行状态。拟建设的济聊一级路及长清黄河大桥建成后,势必又将加大经十西路的通行压力。而二环西路的建成通车则可以对部分车流、人流进行分流,有效解决经十西路通行压力和拥堵的问题;进一步优化济南西部路网,横向打通西进瓶颈,一方面有利于带动西部发展,促进长清加快融入中心城区;另一方面优化疏解中心城区的人流、物流。“大西外环”对外连接济青、济广和京福3条高速线,也有利于快速疏散高铁客流,畅通生产要素进济通道,为济南辐射省会城市群经济圈再造一条发展大动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