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7日,晴朗。在经历短暂的节后调整之后,钢铁市场略显企稳回升之势,昨天市场反应成交不错,商家心态有所转好。
昨日,上海建材市场报价部分上调20-30元/吨,二级优质品螺纹钢主流价位在4200元/吨,三级优质品螺纹钢主流价位在4270元/吨,大厂高线主流价位在4350元/吨。
昨日,销售情况总体不错,但比较而言,中间需求的采购力度要明显大于终端需求的采购力度,而高线和盘螺的出库情况也好于螺纹钢的出库情况。部分商家受销量上升鼓舞,盘中报价再度拉高。
昨日,只有萍钢、四平、南昌等3家钢厂调价,其中萍钢和南昌钢厂出厂价格均下调140-150元/吨。尽管目前市场价格和钢厂价格仍有倒挂,但是钢厂降幅已经开始扩大,这也将在一定程度上减轻商家的成本压力。
周末,天气晴好加之昨日成交不错,商家心态有所回升,预计今日市场主流报价将有所拉高。
5月6日日照钢厂对部分品种价格调整信息
5月6日,日照钢厂在5月5日价格基础上对部分品种做出价格调整:
1、热轧板卷出厂价格统一上调50元/吨;
2、盘螺出厂价格统一上调40元/吨。
以上价格均为含税,执行日期自2010年5月6日起。
4月份新增信贷或接近7000亿元
记者从多家商业银行了解到,4月份的新增信贷虽未掀起狂澜,但仍然较3月份的5107亿元有一定的突破,或接近7000亿元。
作为季度首月,7000亿的投放规模称得上理性,符合监管层对于均衡投放的要求。
一位银行业的人士表示,如果4月份能够控制在这一水平,无疑会为5、6月份的信贷投放释放一定的空间。如果按照“3:3:2:2”的节奏,2季度的新增信贷规模约在2.25万亿元左右,将有利于信贷平稳增长。
兴业银行资深经济学家鲁政委预测,4月份的新增信贷可能略低于7000亿元。而瑞银中国首席经济学家汪涛的预测更为保守,认为4月份新增贷款净额约为5000亿至6000亿元。
但也有观点认为,4月份贷款数据可能高于市场预期,而且高于监管部门调控范围,不排除在7000亿元以上的可能性。
尽管对于4月份新增信贷预期仍存差异,但一致的是,逆市大幅投放的可能性正逐渐消失,甚至开始有机构担心全年7.5万亿的投放目标不能实现。
国信证券分析报告指出,从历史数据来看,自央行1998年开始公布信贷投放计划目标后,1999、2001、2004和2005年信贷投放实际规模出现过低于计划目标的情况。而这几年的1季度GDP增速均出现了明显反弹,市场也均预期经济已经出现明显好转,报告认为,这一点与目前经济增长呈现的特点比较相似。此外,去年的信贷投放使得企业资金较为充裕,信贷紧缩不会使企业资金造成过度紧张。
此外,面对部分银行已高达17%的存款准备金率,有分析认为,商业银行超储率的大幅下降,将使得继续提高法定准备金必要性降低,因而准备金率上调的空间有限。不过,也有分析人士指出,由于当前的经济形势与2008年存款准备金率达到17.5%时有重大差异,而且由于近年央行加大了差异化的存款准备金率力度,大型银行与中小银行及农村金融机构的差距较大,因此存款准备金率仍有进一步上调空间。
力拓回应澳税新政有哄抬矿价嫌疑
5日,力拓首席执行官Sam Walsh对外表示,因澳大利亚政府新的矿业税政,公司正在考虑搁置在澳大利亚的铁矿石新建项目。原本被市场认为将在明年底才会对铁矿石供应产生影响的澳矿业税新政,如今看来影响似乎提前了。
考虑搁置在澳新项目投资
力拓首席执行官Sam Walsh称,公司已经开始考虑搁置西澳大利亚州铁矿石扩建项目,原因是澳大利亚税收政策的不确定性。此前,澳大利亚政府对外宣称将从2012年7月起开征高达40%的资源税。该国政府认为,新资源税开征后两年将为国库带来120亿澳元收入。而此前,澳大利亚政府对矿业企业的资源税征收不足3%。国际投行美林随即预计,必和必拓可能因这项新税政减少获利19%,力拓的获利则可能减少30%。如此大幅度的加税,也立刻引起矿业公司的反弹。
必和必拓首席执行官Marius Kloppers在新政宣布后随即表示,新税率将严重伤害澳大利亚的竞争力,威胁日后投资,并对全澳大利亚民众的财富和生活水准造成不利影响。
如今,力拓方面则更为直接地表示,公司正在评估该税对其所有业务的潜在影响,并担心大幅度的加税将有碍企业在澳的矿业投资,并引发新采矿项目的开发和投资的停滞。至于力拓自身在西澳的投资项目是否会遭到搁置,力拓并没有明确表态,仅表示西澳大利亚州铁矿石扩建项目的可行性研究仍在继续进行。
存在借新政挺矿价嫌疑
在国际铁矿石市场供不应求的当下,放出这样的口风,一些分析人士认为,这是力拓企图使用舆论武器继续哄抬铁矿石价格。中联钢铁矿石分析师徐光剑就表示,从节后的进口铁矿石市场走势来看,基本维持184-185美元/吨的价格,略低于前期192美元/吨,算是对节前钢材价格下跌的一个滞后性的反映。“现在从贸易商到终端消费接货都是很谨慎的,目前国家的宏观政策正处于调整的风口浪尖时期,谁都不愿意在这个时候放手一搏。”徐光剑认为,正是这种观望情绪造成了在铁矿石现货价格在印、澳两国双双加税的舆论环境中依然跟随钢价下跌的情况。
此时的三大矿除充分利用资源国政策的舆论炒作外,选择了继续控制发货节奏的策略。中国证券报记者从某钢厂了解到,与力拓在4月份达成的10万吨协议矿合同,如今4月份已经过去,真正履约而至的只有3、5万吨。而整个华北地区的钢厂的情况都类似。
海运费的价格走势也能够看出这一点。BDI指数在经历了上周大涨超过10%之后,本周保持平稳。6日,巴西到中国的海运费为29.329美元/吨,澳大利亚到中国的运费为10.888美元/吨,相比此前的报价甚至略有下调。有分析人士称,5月份原本应该是三大矿商在签订长期供应协议后集中发船供货的时点,而从目前的海运价格来看,三大矿的装船并不积极。
“我不敢说现在三大矿是在强撑矿价,但截至目前三大矿商的产能仅恢复到了金融危机前的80%,面对股东,他们也是有继续恢复产能的需求的。”虽然仍然看涨未来的铁矿石价格,但徐光剑认为短期内铁矿石价格将继续呈现波动走势。
钢铁业面临铁腕调控
“政府终于下决心了!”5月6日,冶金工业规划院院长李新创这样对本报记者表示,“在淘汰落后产能上,用‘铁腕’的说法,我是第一次听说。”
5月5日,国务院召开的全国节能减排工作电视电话会议上,温家宝总理在动员和部署加强节能减排工作时表示,要采取“铁的手腕”淘汰落后产能。
其中,今年要淘汰落后炼铁产能2500万吨、炼钢600万吨,5月底前要把任务落实到各地区和企业。届时,将公布淘汰落后产能钢企的名单,并确保落后产能在第三季度前全部关停。
短短数年间,中国钢铁业产能从不足1亿吨,迅速膨胀至7亿吨,虽然对国民经济的发展起到巨大支撑贡献,也给行业留下结构性沉疴——原料受制于上游矿山、产品市场竞争无序、环境污染负担沉重,钢铁业呈现紊乱之状。
对此,6日,中钢协秘书长单尚华对本报记者表示:“没有解不开的结,不破不立。只有破旧,才能立新,不然市场腾不出来。”
“铁腕”治铁之时,正值中国钢铁业利润率低下、联合重组停滞不前、铁矿石谈判失利、季度模式成真、指数化定价来袭的当下——这多少有些外部环境倒逼的意味。业内各方关注的是,这次整治效果,究竟能有多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