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钢材网,国内网上钢材现货市场 聊城分站 其它地区

您现在的位置: 中钢网 >> 聊城分站 >> 本地资讯 >> 古城保护与改造:安宅街得名溯源记

古城保护与改造:安宅街得名溯源记

来源:中国钢材网 编辑: 2009年12月31日 11:00:37 打印

  在聊城古城,有几条街巷是以姓氏为名的,如马宅街、安宅街、顾家胡同、蔡家胡同等。时光荏苒,到今天,这些街巷,又有了一个共同点:就是整条街巷不再有一户原姓人;颇有“落空感”的街名,留给人们的是强烈的悬念。最近,一个让人欣喜的消息传来:位于原聊城师范专科学校西侧的安宅街,终于找到得名的来源了。

  配合古城保护与改造,自今年春天开始,东昌府区政协文史和学习宣传委员会着手系统调查、征集、编辑东昌古街巷文化史料。当他们面对着这些“空有其名”的街巷时,决定潜心调查,使街名来源能够水落石出。

  东昌府区湖西办街道事处东钱庄村年近90岁的钱安民老先生,上世纪30年代住在古城。据他回忆,安宅街应该与安跃拔有关。当调查者们得知这一信息时,感到了一种振奋;因为他们知道,安跃拔是康熙年间的“武举人”,由于战功卓著,官至广州潮州总兵。因为他还能文善书,告老归里后,曾为光岳楼基座南面两侧圈门题写“凤城仙阙”和“琅苑瀛洲”。据聊城著名书法家崔鼓源先生考证,光岳楼二楼南面的“宇宙文衡”匾额,实际上也是安跃拔题写。如果安宅街的得名,源自这样一位文武兼备的聊城名人,对这条街来说,那将是一种荣耀。

  据资料载,安跃拔是“李海务人”。原李海务镇,如今已改为凤凰街道办事处,一开始,调查者们在这一带并没有发现与安姓有关的村落。于是,他们放宽目光,在北城街道办事处和道口铺镇各找到一个“安庄”。待查看这两个村的家谱后,调查者们难免失望之情——看家谱上的辈份,这两个村子与安跃拔家族并无关系。让他们略感安慰的是:在道口铺镇的安庄,一位年近90岁的老人回忆说,老辈人当年在古城做馒头营生,由于是本家,曾得到过安宅街“安七爷”的照顾;但这并没有挽回调查线索的中断。

  当调查陷入困顿时,接下来的走访座谈带来了希望之光。一位古城居民提到,原李海务镇的河洼村有安姓居民,而且这些居民多有习武之风。调查者们来到河洼村,村上的安姓老人讲,他们是从于集镇林庙村迁来的。接着赶往林庙村,调查者们看到了令人欣喜的实物——在村西南发现的两通石碑,属安跃拔父子墓表。而此前看到的安姓家谱中,也明确记载:“孙夫人……第居城内新四牌坊南,(与安跃拔)合葬平陵镇以西林家庙南后茔”,家谱上的上下辈份,也与史料吻合。

  街名来源终于找到了。欣喜之余,调查者们也感到了不少遗憾:安跃拔这样一位堪为聊城之荣的人物,其墓表却被弃置田野;当地百姓还有一种出于迷信的习俗,一旦孩子生病,就会去墓表上敲下一块石头带回家驱邪,使墓碑不断受损。调查者们说,这两通墓碑若能在有关方面关注下,早日得到妥善安置,他们心里才会得到一些安慰。

上一篇:商场购物刷卡设最低消费 市消协:此类规定属霸王条款

下一篇:东阿水来聊复线昨开工 将为聊城供水安全上一道"保险"

广告

热点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