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钢材网,国内网上钢材现货市场 聊城分站 其它地区

您现在的位置: 中钢网 >> 聊城分站 >> 本地资讯 >> 蓝色经济,有突破就有发展

蓝色经济,有突破就有发展

来源:大众日报 编辑:管理员 2011年05月19日 08:48:22 打印

  在胡锦涛总书记强调要建设好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两周年之际,在蓝色经济区建设上升为国家战略之后,深入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主阵地,见证了青岛、东营、烟台、潍坊、威海、日照、滨州七市突出各自优势和特色,找准发展重点与突破口,扎实推进《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发展规划》的探索、实践和取得的成就。

  突出重点 各有抓手

  在青岛,省委常委、青岛市委书记李群表示,依托国内最好的海洋科技力量,青岛不遗余力打造“蓝色硅谷”。海洋科技是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建设的核心战略。青岛高级海洋专业人才占全国的30%,涉海领域两院院士占全国的70%左右,承担着全国50%以上的国家级海洋科研项目,海洋科技优势在全国无出其右。

  正是这种“以本土优势彰显发展特色”的导向,让青岛瞄准海洋产业的核心技术,推进青岛海洋国家实验室、海洋科考船等载体建设,加快构筑全国重要的海洋科技创新平台,全力打造“海洋硅谷”。此举被省委常委、常务副省长王仁元评价为“抓住了重点,切中了要害”。

  按照“规划”,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海域面积15.95万平方公里,略大于全省陆域面积。在这个海岸线长达3345公里的广阔区域发展蓝色经济、建设蓝色经济区,各地不仅未有“老虎啃天”的无所适从感,按照区域经济特色和产业发展趋势,各有重点和抓手,集中力量突破。

  以港口、道路等基础设施建设为突破点,滨州北海经济开发区成为滨州市建设蓝色经济区的主战场;以海岛海湾开发为抓手,“一体两带”成为烟台市建设蓝色经济区的重中之重;以打造蓝色经济区样板工程为目标,日照—新加坡“海洋城”与鲁南临港产业区一起,成为日照建设蓝色经济区的核心区域。

  注重特色 扎实推进

  “规划”对沿海七市的发展定位各有表述。日照的定位是“区域性物流中心和我国东部沿海地区重要的临港产业基地”。日照市委书记杨军介绍,围绕此目标,日照将突出港口优势和特色,加快建设码头等综合交通枢纽,到“十二五”末,将形成“港、铁、公、机、管”现代集疏运体系;同时,着力构建钢铁精品基地、现代海洋装备及配套制造业基地等十大蓝色产业基地,加快建设鲁南临港产业集聚区,进而成为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的重要增长极。

  注重特色,突出优势,是七市紧扣定位,加快推进实施“规划”的精彩所在,智慧所在。东营市委书记张秋波说,凭借海洋油气、矿产资源丰富,拥有四百多万亩未利用地,产业基础好,生态文明建设走在全省前列等特色和优势,东营将成为蓝黄融合发展的典范、特色产业培植的典范、未利用地开发利用的典范和生态文明建设的典范。威海市委书记王培廷表示,环境是威海最重要的品牌和最鲜明的特色,以推进700个农村环境综合整治为切入点,威海致力于成为蓝色经济区中天最蓝、山最青、水最绿、土最净的城市,让市民享受到蓝色生态文明建设的成果……

  “蓝色经济区既是高端产业区集聚区,也是蓝色生态文明发展区。”省发改委主任、“两区”办主任张超超在点评中认为,沿海七市极为清醒地认识到了各自的产业、区位、城市、基础等特色优势,并适时与“规划”赋予的定位有机结合,找到了新的优势,必将进一步增强沿海地区发展的整体竞争力。

  补齐“短板” 多有奇招

  无论思想认识、产业层次,还是发展阶段,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主阵地七市,皆存在较为悬殊的落差。滨州市市长张光峰坦言,建设蓝色经济区,滨州是从解放思想开始的。

  为打破长期以来滨州“靠海用不上海、靠河用不上河、靠油田用不上油田”的“三靠三用不上”问题,滨州在全市开展解放思想大讨论,并从发展规划、布局、产业、项目、招商、服务等多个专题,对县区“一把手”、市直单位负责人、业务单位全体人员进行“万名干部大培训”,继而深入开展“两区开发创先争优”大比赛,全面营造科学发展蓝色经济的浓厚氛围。在此基础上,竭尽全力推进滨州港、滨德高速、德龙烟铁路等重点工程建设,努力填补基础设施欠账。

  蓝色经济区定位之一是高端产业集聚区,但受高端海洋科技人才短缺、高端海洋技术匮乏、高端海洋产品稀少、高端海洋产业不足等要素困扰,仍然是七市面临的共同“短板”。为此,青岛在海洋药物、海水淡化、海洋水产育种育苗、深海开发等领域发力,建设一批创新成果产业化基地,提高科技进步对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的龙头带动作用;烟台从建设研发中心入手招募研发人才,从高技术产业示范工程发力吸引专才,从发展教育上培养人才,着力打破海洋高端人才瓶颈;东营集中推进117个高端高质高效大项目,促进蓝黄经济区加快融合发展;潍坊以搭建山东半岛职业技工人才基地为目标,

  大手笔建设50座职业技工院校,满足自身发展所需技工人才的同时,为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建设储备专业技术力量。

  省发改委副主任、“两区”办常务副主任宋军继表示,七市致力于发挥自身优势的同时,正视并着力补齐短板,意味着蓝色经济区建设驶入发展快车道。

  诸多机遇 个个“突破”

  打造并建设好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是“十二五”期间我省最大的发展机遇。国务院在“规划”和海洋经济试点工作方案中,赋予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66项重大政策和事项。在不久前召开的省“两区”建设领导小组第一次会议上,省委主要领导同志强调,要从具体工作、具体项目、具体政策抓起,打造亮点、形成氛围、集聚要素、抢占先机,尽快取得新的重要进展,努力见到明显成效。采访中,记者感受到,学懂弄通“规划”精神,吃透“规划”赋予的定位,是抢抓机遇的关键。

  “规划”中的七市,均具“燃爆效应”:在青岛建设东北亚国际航运综合枢纽和东北亚国际物流中心,在烟台筹建海洋产权交易中心,在东营筹建国际碳排放交易所,在日照建设山东—新加坡国家海洋城,在潍坊滨海新城建设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职业技工教育集聚区,在长岛和荣成好运角建设休闲度假岛和旅游度假区,在滨州北海经济开发区建立未利用地试点区;同时,加快建设青岛西海岸、潍坊滨海、威海南海等海洋经济新区。这对调动、引发区域发展要素集聚,形成发展热点板块,相当利好。

  按照“规划”与海洋产业试点方案赋予的使命,在海大、山大、石油大学探索设立海洋战略性新兴产业相关专业设置,增加海洋专业招生计划;把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作为中日韩区域经济合作试验区等创新举措,同样能激活、激发生产力,为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建设再添新活力。

上一篇:山钢钢铁主业迈向实质性整合

下一篇:5.18国内钢材市场简评

广告

热点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