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12月份,由于原料下跌伴随期货反弹回落,市场恐慌情绪仍然较重,年底“冬储”基本不复存在,钢贸商、终端用户订货量持续减少,库存压力进一步转向钢厂,钢厂降价订货进一步利空市场。虽然热卷、冷轧产品个别市场小幅走强,但不掩整体钢价进一步下滑形势。尽管需求在下降,但供给侧改善更为缓慢,供需失衡关系迟迟得不到改善,这或许使年底前钢价仍难以止跌。
具体情况来看,尽管钢坯市场从最低位反弹了10元至1470元/吨,但成交依然乏力,青岛港口现货矿价跌至310元/吨(粉矿),唐山及周边带钢、管材都出现了明显的下滑,华北、华中、西南、西北等多数市场线螺报价也继续走低。北京市场近两日跌幅超30元,目前三级螺纹钢已至1720元/吨;上海个别厂家三级螺纹报价已低于1700元/吨;热卷行情稍稳,华东基本稳定在1800元/吨,天津市场在1680-1710元/吨区间运行;中厚板在天津、上海、石家庄等地纷纷走低,其中石家庄市场已跌破1700元/吨关口;冷轧产品涨跌互现,上海市场微涨10元,部分钢厂年末对上海市场的冷轧投放量将会有所减少,如武钢将减少1/3本地市场投放量、马钢将减少50%产能,市场信心受到提振。临近年末,商家套现意愿强烈,因此,多数钢种不得不面临继续降价压力。
市场价格表现直接反应了供需现状,但钢厂方面减产力度并不强。11月底唐山地区高炉利用率维持在88.5%,周环比上升1.1%。从全局来看,大宗商品大幅减产已经出现。近日,江西铜业、铜陵有色等10家铜冶炼企业联合发布了《中国铜冶炼骨干企业联合倡议书》,表示将在2016年削减精铜产量35万吨,而且这只是第一阶段。铜价较2011年高点跌了60%,今年以来的跌幅达到30%,已经跌了这么多,对产销企业都造成了极大亏损,减产的作用会对市场影响慢慢放大。在钢铁领域,六大200系不锈钢厂也宣布不再低价促销,12月起联合减产30%。此外,煤炭行业山东将在年底前关闭退出所有小煤矿。虽然这么多减产行为已经发生,但在普钢领域内,还没有明显的联合减产出现,以前小规模的限产保价多只停留在保价方面,减产并没有实质推进。
目前钢厂难以减产的原因是资金链运转困难,还贷压力大,只能通过多渠道不停“输血”,才能维持运转。但目前亏损的压力越来越大,日前已有26家钢铁企业发布年报预告,22家出现亏损或净利下滑,占到了84.62%。全国范围内已经有多家钢企出现运转不动的迹象,河北钢铁行业现大规模裁员。如此低迷的市场,银行已经紧闭贷款大门,如果没有政府补贴,钢企资金链更难以为继,全行业“缺血”已是不争之实,如果资金无处可寻将加速行业格局变化。
从目前看,无论是宏观还是产业本身,最严峻的时刻还没有到来,钢铁行业好没有像煤炭等行业到了大量企业挺不下去的时刻。钢协数据反馈,目前全国钢铁产能出掉置换部分,仍有12亿吨的量,而需求实际7亿吨,再加上出口1亿吨,过剩非常明显。不过,当前最有效的还是去产量,庞大的产量缩减压力有,但过程仍会很长,这就决定了钢市低迷仍会持续,甚至钢价在一段时间内还难以止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