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份以来,福建三钢、宣钢、成渝钒钛、包钢、首钢长治、新抚钢等钢厂相继以生产线检修方式变相停产。而河北唐山地区不少钢铁企业高炉直接停产。11月14日,唐山淞汀钢铁厂宣布停产,成为继山西海鑫之后第二个500万吨以上的停产钢厂。
根据相关统计数据显示,从上年末至12月,中国钢铁停产产能达到6435万吨。
高盛在近期的一份研究报告中表示,中国从2016年起将出现更多钢铁产能关闭的情况。预计国有企业和民营生产商将出现更多信贷违约,导致企业永久倒闭。
倒闭主因归结于大环境低迷,钢企亏损严重。
据中钢协统计,1月至10月,大中型钢铁企业累计亏损386.38亿元,其中主营业务亏损720亿元,101家大中型钢铁企业中48家亏损,亏损面扩大至47.5%,平均销售利润率-1.5%。
中国钢铁工业协会副秘书长李新创表示,巨额亏损如此严重,还继续维持过高的产量一定会导致灾难性的后果,不但引发钢铁行业的巨大风险,还会给其他相关行业带来风险。
此前,国资委也发表声明称,对持续亏损三年以上且“不符合结构调整方向的企业”,要采取资产重组、产权转让、关闭破产等方式予以出清。
果不其然,亏损愈加严重,不少钢企开始有意控制资源投放,甚至实质性减少产能。本周伊始,钢价拉抬现象便时有发生,从最初的的“小打小闹”到目前的“全线飘红”,而且呈现更加红火的走势。
钢价上行并非需求放量,而是源于市场资源较少,钢厂减少投放有意抬高售价,减轻自身亏损。可怕的是,随着钢价上涨,钢厂复产增多,又将陷入恶性循环。由此可见,仅靠小幅减产被动抬高钢价的做法,并不会影响钢企倒闭的趋势。
中钢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