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救市”凶猛
根据最近披露半年报的8家钢铁企业的具体情况来看,在当前钢铁行业陷入低迷迟迟未获得复苏契机的情况下,相比于上市公司的业绩表现,政府置身其中所起到的作用格外能够引人注目8月19日,华菱钢铁正式披露了其2014年中期业绩报告,其上半年获得政府补贴达到了自身净利润的4倍,吸引了市场关注。
中国钢材网观点: “一亏损,政府就补贴,一旦‘断奶’,业绩又回到了老样子而且有些补贴看起来似乎无章可循。”“要是没有这些补贴,公司可能很早就会戴帽了。” “政府补贴并不能成为钢企扭亏的灵丹妙药。”“很多钢企拿着盈利的钢铁业务或者政府补助去补贴亏损的钢铁业务,这就导致了钢企本该淘汰或者压缩的产能一直在拖企业利润后腿,但是这不仅对钢企利润造成影响,同时也扰乱了行业内竞争。”
2、展望上调!
中国钢材网观点:穆迪认为亚洲主要钢铁企业的每吨EBITDA在今后12个月增长15%,穆迪将考虑把行业展望调整为正面。另一方面,如果中国制造业活动下降(如采购经理人指数跌破50所示),以及穆迪预计主要钢铁企业的每吨EBITDA下降15%,其展望可能恢复至负面。
3、市场倒逼
非钢产业作为杭钢集团公司利润的重要来源,在市场倒逼之下,狠抓业务拓展和风险控制,强化内部管理,努力提升经济效益。上半年,非钢产业实现销售收入472.72亿元,实现利润3.25亿元,占半年度杭钢集团利润的近八成。
中国钢材网观点:“快”:把得准才能盈利多;逆水行舟不进则退,在激烈的竞争中,一个“快”字道出了非钢产业搏击市场的生存之道。敏锐的嗅觉、果敢的决断、高效的执行……这些都是非钢产业发展必备的基本条件。 “特”:做得实才能发展稳;在改革大潮中乘风破浪,既需要勇气,更需要智慧。市场严峻既是挑战,更是机遇。非钢产业只有发挥优势、培育特色,才能跟上潮流、独占鳌头。“管”:扎得深才能立得牢; 集团公司对非钢产业采用的是集团管控、分类指导、自主经营的母子公司管理模式,这就要求非钢产业各单位结合自身发展实际,加快推进管理创新,真正建立与自身发展战略相适应、符合产业发展规律的运行机制。
中国钢材网观点: 对地方政府来说,在改变产业结构尚需时日的情况下,通过加快大项目的建设,加大固定资产投资,无疑可以解当前稳增长的燃眉之急。《意见》提出,要规划建设一批重大基础设施工程,破解发展瓶颈制约。 在棚户区改造方面,东北显然是重中之重。
8月19日讯,钢铁业鼎盛时期,全国各类钢材贸易商约有20万家,如今却风光不再。有分析师提供的数据显示,中国钢贸商数量减少约三分之二,且继续呈下降趋势。
中国钢材网观点:钢贸危机发酵引发市场关注;在钢铁行业整体衰败、亏损严重的大背景下,2008年以来钢贸行业也发生急剧变化,洗牌加速,钢贸老板跑路、跳楼现象时有发生。钢贸危机的不断发酵,引发市场热议。钢贸转型电子商务成无奈选择;钢铁行业不景气,引发各环节企业思考寻求转型,其中以钢铁流通环节的电商发展,最受市场关注。
相关资讯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