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9日,在经历了长达5个月的停牌后,国内第一大民营钢铁企业沙钢集团旗下上市公司沙钢股份发布公告称,公司开始涉足新能源车市场。
沙钢预计,2015年全年净利润亏损1.2亿元—1.6亿元。由此看来,此次沙钢股份进军新能源车行业的主因之一就是钢铁业前景低迷。
不过搞副业,沙钢并非先例。今年9月,武钢集团陆续派遣300余名职工,去其他企业或单位就任协警、保安和物业等岗位。今年10月,宝钢旗下子公司宝钢工程技术集团宝钢建筑就曾试水以“绿色智慧可持续”居住理念为驱动的“智能家居”。
就在前几天,国内四大驻港央企之一的港中旅集团12月7日发布资产无偿划转公告称,拟无偿转让所持有的唐山国丰钢铁有限公司58.49%股权和唐山达丰焦化有限公司35.09%的股权给河北省国资委,从而完全退出钢铁行业。
在分析师看来,无论是武钢集团员工分流,还是宝钢、沙钢涉足新能源汽车,都是钢企面对产能过剩和行业寒冬下的无奈之举。盈利困难导致不少钢企试图通过副业来保障企业的整体利益,但是跨界带给钢企的压力也不小,做新能源,或者家居,钢企未必专业。
而在中国社科院工业经济所研究员、中小企业研究中心主任陈乃醒看来,钢企首要任务仍然是去库存和淘汰落后产能。
在钢铁产能严重过剩和钢价无止境下跌面前,央企港中旅选择全身而退,专注旅游业务;国企武钢外派一线钢铁工人至新的岗位,“轻装上阵”;民营钢企沙钢结合自身特点,涉足新能源汽车。在笔者看来,无论是钢企的主动出击还是被动革新,都是在变相地去产能。
中钢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