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金九”传统旺季后,钢市并没有出现旺季该有的交易盛况,依旧是跌声阵阵,仍显萧条。甚至中秋节小长假过后,节日效应也几无作用。
中国钢材网观点:9月上半月,建筑钢材市场价格还会有一波震荡下跌行情,预计跌幅为50元/吨~100元/吨,但下半月将止跌企稳,对后面的行情不必过分悲观。经过一波下跌行情后,随着稳增长、微刺激、调结构、惠民生政策和措施的逐渐落地,钢材价格望阶段性触底反弹,只是时间早晚而已,其必然的趋势不会改变。预计10月市场会出现好转。
中国最大海外钢铁投资项目于9月10日正式签约,中国产能最大的钢企河北钢铁集团在南非建设500万吨钢铁项目启动。在当前产能过剩与钢铁业遭遇寒冬的背景下,河钢集团成为近期为数不多的逆市掘金非洲的钢企。
中国钢材网观点:中国钢企前往非洲掘金已有多次经验,包括中钢集团、首钢和宝钢在内的大型钢企均有投资。但梳理近十年的发展经营情况,依然不容乐观。国内过剩产能在向海外转移的过程中存在诸多不顺,在风险中淘金的“前车之鉴”比比皆是,但此次河北钢铁集团启动南非钢铁项目,河钢方面则表露出了自己的“底气”。
钢贸流通领域出现了转型潮。众多钢贸企业通过转型寻找生存发展之路,应对钢贸业的生存危机。那么,钢贸企业转型的方向在哪里?途径又有哪些?本案例主人公沈总“量体裁衣”的转型经验值得其他钢贸商借鉴。
作为重工业的“钢城”,马鞍山产业结构长期处于“一钢独大”“一马拉城”的局面。为确保城市经济安全稳定,多年来,该市不懈坚持转方式、调结构、稳增长、保民生。在着力调整“一马当先”战略的同时,全力打造万马奔腾的“小巨人”民企,提升城市竞争力,以免“一马失蹄,全城跌跤”。
中国钢材网观点:钢城关键是抢抓一系列重大机遇,连续实施“项目推进年”“项目提速年”“项目突破年”战略,转观念、扩开放、强改革,全力招商,抓好服务,激活了民资,引来了民企,转型发展取得突破性进展。
中国钢材网观点:钢铁流通电商化,亟待形成风险可控的“闭环”体系。在相对成熟的大宗商品电商平台可以发现,其发展方向基本是,以在线交易平台为核心,同时整合第三方支付结算平台、多级监管的仓储物流平台,以及在线融资服务平台,形成钢铁生产企业、贸易企业、终端用户、仓储企业、加工企业、物流企业、银行、保险等多方互动并互相监督的“闭环”,既可提高市场交易的效率,降低交易成本,又可控制风险。
越南工贸部称,由于经济困难,国内钢铁需求疲软,北方钢铁厂库存量较大,导致不少工厂停产。今年前8个月,越南生产粗钢约195万吨,同比减少0.01%;轧钢约231万吨,增长22.8%;钢筋和角钢约229万吨,增长5.1%。前8个月,各类钢材进口量增长14.4%,进口额增长7.1%。
钢铁业的冬天仍在延续,且这股冷风不断向产业链上下游延伸。今年以来,铁矿石价格连续下跌,铁矿石市场供应过剩的局面不断加剧。伴随着矿价下调,钢价的成本支撑力度也进一步减弱。钢材价格颓势不仅加剧了钢厂经营压力,也让钢贸商资金压力倍增。
作为重庆国资旗下上市公司,依靠援手对于重庆钢铁而言早已是家常便饭。公司近几年的财报数据显示,其在前几年的经营中就已数次依靠补贴来渡过难关,而现如今,即使有了政府的大额资助,公司的业绩状况仍然不容乐观。
中国钢材网观点:尽管公司在全力扭亏,但如果后期仍然缺乏有效手段,公司今年极有可能再现亏损,而难以避免“披星戴帽”的局面,“不可能指望政府就这样无休止的救下去”。
下游零星开工,基本还是按需采购,刚性需求支撑为主,目前市场上仍未有明显利好提振,钢厂方面宝钢对热轧也下调了100元/吨,表明钢厂对后市并不看好,预计下周仍是利空为主,但因当前部分市场低位区采购略显活跃,商家跌速有放缓之势,故预计下周弱势体纵横,跌幅在30-50左右。
相关资讯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