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群里偶然看到一句话“2015年总结:还活着,2016年展望:活下去”。粗看一下,有些许戏谑的成分,仔细一考虑,作为钢铁的下游加工产品,涂镀在2015年是还活着,2016年也在考虑怎么活下去。从卓创监测统计数据来看,加入三批《钢铁行业规范条件》的66条镀锌产线产能合计2941万吨,17条彩涂产线产能704.5万吨。分别占各自总产能的37.75%和19.86%。很显然,和当下的竞争局面是相吻合的。六七成的中小涂镀企业奋战在一线市场,无论是外贸领域还是内贸领域,都以价格战的形式映照着当下的钢铁现状两个关键词:行业集中度低、低端产能为主。为何提低端产能呢,目前建设一条镀锌产线占用的资金在几千万不等,一条彩涂产线则仅有几百万。这和当年建筑钢材领域的中小螺纹钢、线材小厂所处局面是类似的。
2015年以主导市场博兴为例,从三四月份的高价一路狂跌,直到七月底方有见底迹象,八月份伴随国庆大阅兵的消息面刺激,市场反弹。九十月份阶段性整理,十二月份又在年底囤货和上游原料钢厂停产检修的双相刺激下出现一波持续性拉涨行情。镀锌贸易商在此期间能够处于完全盈利的月份极少,同时彩涂贸易商也反馈,前期吨钢盈利高则几百元,少则五六十元,而2015年能够维持在20元/吨以上的利润就算较好行情。相对于2015年的钢价创历史新低,2016年,我国经济基本面依然未有好转,下游制约下,钢铁能够实现逆转行情的概率较小。涂镀企业又该如何生存呢。我们来关注三类企业。
第一类,宝钢、马钢、河北钢铁等全产业链相对完善的国有大型企业。这些企业已经脱离了单纯的钢构和民用领域。转而研发厚度更强、耐压性更大的汽车专用钢、家电专用钢等。同时在2015年也纷纷找到了属于自己的下游战略合作企业,这样就能够在生存中占据主导地位。既可以摆脱市场的剧烈震荡风险,又能够全身心的在自有领域继续做精做大做强。
第二类,类似冠洲、天津大无缝、协和等民营企业。由于产能产线数量颇高,生产品种涵盖了钢材的诸多优势品种。既有自身的低价资源在市场中参与竞争,又有终端项目合作来维持常规订单。这些企业的生存压力更多的体现在新领域的拓展和新市场的开发上,对于既有市场则已经占据了优势。
第三类,市场纯加工型企业。目前以博兴市场为主导。这里边既有自有企业也有外加工企业,还有贸易商企业。总之是完全贴近市场的一类,也是在市场的价格战中冲锋陷阵的企业。2016年对于他们就意味着每一天的厮杀。既没有更多战略性的部署,也没有很多政策性的支持。在一个相对完全市场化的领域,拼价格、拼人脉、拼质量、拼售后。他们虽然也在考虑通过淘汰劣质客户,保存优质客户来进一步降低后期的风险,但是当下由于原材料的主控权不在自己手上,更多的则是考虑把C料到彩涂,乃至复合板、印花板、彩钢瓦等产品做全做大。这里边还隐含着出口风险。卓创统计数据来看,2014年我国镀层出口占产量的占比20.19%,2015年1-11月份提高到21.59%;而彩涂出口占产量的占比则从2014年的76.51%提高到2015年1-11月份的88.18%。同时简单估算一下镀锌开工率66.78%,彩涂开工率则仅有22%。面对如此低的开工率,彩涂作为延伸加工行业所处的局面可见一斑。当下是没有国家政策面的调控出现,一旦针对此进行多方面的控制,在市场化机制下,将会面临更多的窘境。
综合来看,2016年的彩涂企业相对于镀锌企业将会面临更多困境,尤其是当下汽车用钢和家电用钢目前并未普及到中小企业,同时中高档的印花板、复合板等材料尚处于推广方面。而镀锌企业则在进一步拓展高强镀锌板的同时,又在民用和彩基板方面有共同的生产机会。作为镀锌和彩涂企业若一味加入价格战,则会重蹈当年家电行业的覆辙。毕竟,出口这块蛋糕则会受到更多的类似反倾销的冲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