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只水桶能盛多少水,取决于最短的那块木板;一辆汽车能跑多远,也往往取决于最先报废的那个零件。发展区域经济,统筹城乡发展,“三农”问题无疑是“最短的那块木板”。
城乡居民收入差距较大,基础设施投入不均,社会保障差距较大,公共资源分配不均……面对这些制约发展的“短板”,我市不断加大工作力度,木桶的各块短板正在逐渐“补齐”。
新农保,让农民也有养老金
在刚刚公布的首批国家新农保试点名单中,东昌府区作为我市唯一一个试点入选,一时间,“新农保”成为该区农民口中的热词。
长期以来,养儿防老的传统思想在广大农村根深蒂固,然而伴随着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工作的推进,农民也能像城里人一样按时领取养老金了,这一传统养老模式将被颠覆,广大农民将在“种地不缴税、上学不付费、看病不太贵”的基础上,逐步实现“养老不犯愁”。
劳动保障,关乎每一个劳动者的切身利益。据了解,东昌府区已成立新农保试点领导小组,负责研究制订有关政策,协调解决工作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督促检查政策落实情况,确保春节前将基础养老金发放到位。同时,按照有关规定搞好测算,千方百计落实好补贴资金,确保对基础养老金的补助到位。
增投入,让支农阳光更灿烂
推进城乡一体化少不了一个“农”字,要从根本上解决“三农”问题,就必须加大财政支农力度,让公共财政的阳光更多地洒向农村,让广大农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
1-10月份,全市财政支出完成72.89亿元,增长14.94%,其中农林水事务支出增长21.20%;发放各种惠农补贴6.85亿元,受益农户110多万户;扎实推进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前10月财政投入7483万元支持7个县实施了土地治理项目和一批农业产业化项目;启动实施了新型农村养老社会保险;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达到97%以上,统筹补偿模式由单一大病统筹改为住院、门诊双统筹,住院报销比例较上年提高了5-10%;农村低保保障标准由每人每年900元提高到1000元……
今年以来,我市全面贯彻“以人为本、关注民生”的理念,在落实好党的惠农政策的同时,坚持多予少取、以工促农、以城带乡,将有限的财力优先用于民生财政、惠农政策、民心工程,有力地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和基层和谐稳定。
建新居,让农村悄然变模样
全市启动新居建设6万多户,完成1.6万户,在建4万多户。其中整村启动新居建设2.9万户,完成6854户,在建2.2万户;分散启动新居建设3.2万户,完成9385户,在建2.2万户;全市启动危房改造12879户,完成8354户,正在改造4525户……这一串串数字背后,是我市加快城镇化步伐,改善农民生活环境的努力。
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农村新居建设与危房改造工作,将其列为全市重点工作之一。今年以来,市委、市政府多次召开高规格大规模的会议,就农村新居建设和危房改造工作进行安排部署,有力地推动了工作进展。同时,加大财政支持力度,出台一系列推进农村新居建设与危房改造的优惠政策,确保让农民得到实实在在的好处,让新居建设与危房改造真正成为德政工程、造福工程。
一路耕耘一路收获。视野中熟悉的村庄悄然变了模样,变得如此新鲜而充满活力。一条富有鲜明地方特色的新农村建设之路正在向前延伸,一系列好经验、好做法不断诞生,为我市新农村建设注入了新的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