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革车间生产废水经过氧化沉淀、曝气氧化、药物分离、生化分离等十几道工序处理后,不仅能用于再生产,还可以直接饮用……”日前,在东昌府区华盛皮革公司污水及中水处理现场,公司经理马玉华边介绍边用杯子接了处理过的净水喝起来。
华盛制革公司是东昌府区重点工业企业,年产皮革500万平方尺,牛皮鞋面革产量全省第一。和骄人的业绩相对应,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水也不容忽视。为解决这一问题,企业开发实施了“制革中水回收零排放”项目,每年可节约用水1万立方米,节电2万度,节气50吨,回收化学原料20吨,经济效益45万元。
像华盛皮革公司这样,目前东昌府区所有排污企业都建成了污水处理设施,循环经济绿意正浓,实现了经济效益和环境保护的双赢。以升促降:节能降耗就是效益
金秋十月,走进聊城嘉隆管业有限公司,整洁的厂区一尘不染,路旁的冬青整齐排列;高耸的烟囱不见浓烟,与瓦蓝的天空相得益彰。
“按年产10万吨钢材计算,这两个炉子一年就能给我们公司‘炼出’1000万。”据公司总经理齐元臣介绍,这两个炉子一是双段煤气发生炉,一是环形加热炉。双段煤气发生炉产出的煤气热值高,加工一吨钢材能节约30元,并且净化煤气采用电捕焦,能回收煤焦油;更为重要的是,该炉实现了废气零排放。至于环形加热炉,全封闭、保温性能高、散热少,钢烧损由斜体加热炉的3.5%降到2%。
发展循环经济,让东昌府区各企业在节能降耗的同时提升了经济效益。据统计,今年1—8月份,全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完成产值199.82亿元,同比增长25.98%,但单位GDP能耗降低了31.4%。以小搏大:集约发展降低成本
走进郑家镇凯烨轴承保持器厂,工人们正在紧张有序地工作。成形、冲孔、扯边、切底……从车间一端到另一端,经过十多道工序,一个完好的“7”类轴承保持器加工完毕。
“轴承保持器是配件中的配件,因为附加值低,大企业不愿做;我们小企业做,而且是很高兴地去做!”凯烨公司总经理于忠军表示,把细小的、别人不愿做的事做到极致,这就是郑家镇轴承保持器企业的竞争力和吸引力。
据郑家镇党委书记李玉堂介绍,近年来,郑家镇因势利导,围绕轴承保持器加工这一主导产业,建基地、销售市场,打产业集约发展优势,目前全镇年产保持器30亿付,占全国同类产品产量的80%,小保持器做成大产业。
围绕“产业集群化”发展方向,东昌府区充分发挥工业的辐射带动作用和聚集效应,目前已形成轴承保持器、钢管、机械配件等五大优势产业集群,占全区工业总产值的85%以上。变废为宝:循环利用创造价值
一条特制的管道将中华大电厂和聊城山水水泥公司紧密连接在一起,电厂煤炭燃烧后的废料——粉煤灰通过管道直接传输到了水泥公司的生产车间,与其他原料按一定比例混和后,经过一系列加工工艺,便生产出一种新的产品――水泥。
“昔日的废品如今成了宝贝蛋,我们用它作混合剂生产出了优质水泥,青银高速公路、凤祥集团等大工程大项目用的都是它,优质工程率100%。”据聊城山水水泥有限公司总经理朱学远介绍,公司利用废煤渣和粉煤灰发展循环经济生产水泥,一年能为企业节约资金 2000余万元。
保重建材公司利用建筑垃圾生产免烧砖,日“吞”建筑垃圾40吨;维平建材厂利用废弃石膏粉生产建筑砌块,产品打入济南、邯郸等大城市,占据了济南同类产品20%的份额……针对环境支撑力低和资源缺乏的实际,东昌府区鼓励辖区企业盘活工业废弃物,构建工业循环链,启动工业发展“双引擎”,实现了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双赢。